业务合作,微信: zxiaocom

加载中...

☏业务合作,微信40930845

商家入驻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赢在直销网 > 行业动态 > 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
想了解更多直销资讯,尽在赢在直销网
文章详情页广告

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

发布时间:2015-04-15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在报告中被提及。
 
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重点工作部署,关于“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部分中提出,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医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费用,努力减轻群众负担。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开展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
 
加快建立医疗纠纷预防调解机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回顾2014年工作,李克强表示,政府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积极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输入。着力治理餐桌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国务院还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15件。
 
从“扶持发展”到“积极发展”
 
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积极”二字,令人振奋。多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医药工作的相关表述都沿用“扶持”一词,而今年强调“积极发展”,既是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体现,昭示了中医药将迎来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常态。
 
回放这几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医药工作的有关表述:2011年,报告强调“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2012年,报告提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3、2014年,报告仍然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虽有字词调整,但每一次 “扶持”都是关键词。然而,今年的关键词是“积极发展”,是一次质的改变。从字面看,扶持,有搀扶、支持、帮助之意,扶持的对象必然属于弱势;而积极发展则是肯定的、正面的,积极发展的对象是有朝气有活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
 
当下,中医药不仅是独特的卫生资源,也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预示着中医药将跨越多个领域,整合多种资源,延伸诸多业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扩需求做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医药最有可能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品牌和民族产业品牌。 
 
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调研基层中医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更加坚定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信心。这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中医药事业由“扶持”上升为“积极发展”,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赋予的新内涵和新期望。
 
上一篇:康美“互联网+”优势明显提升估值 下一篇:打造健康中国,中医药当积极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