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合作微信: 18110029518

加载中...

☏转让合作微信:18110029518

商家入驻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赢在直销网 > 行业动态 > 浅谈中医养生《上》
想了解更多直销资讯,尽在赢在直销网
文章详情页广告

浅谈中医养生《上》

发布时间:2013-07-01

 撰文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 周民权
  


  周民权: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担任全军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药品评审专家、无限极科学顾问委员会中医组方咨询与评价顾问。
  周民权教授多次参加全国、地区、省级《中药学》教材、教参、题库的编写,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中医药管理局、校科研基金课题各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的观念逐渐为世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中医养生奉为时尚和潮流。那么,中医养生的历史沿革如何?它有何养生要旨?中医养生专家、无限极科学顾问委员会中医组方咨询与评价顾问周民权教授撰文《浅谈中医养生》,为我们深入解读。
  人类的永恒追求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生命的不断延续,必须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不懈的斗争;同各种不利于生存的条件和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进行殊死的搏斗。这一根本的利益,决定了人们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生命的伟大意义。
  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养生的意义就绝不是为了多活几年而已。所以,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增强体质、保养健康、延长生命的不懈追求,养生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题。
  无论是封建帝王秦始皇派遣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下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还是名医华佗创建的“五禽戏”;或是古罗马的奥林匹克运动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及世界的文明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养生学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养生学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节生活、饮食运动等方法,以培养生机,保持生命的健康活力,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达到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其独特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从有文献记载起,2000多年前,中医对养生思想和方法的研究即非常重视且颇具深度。如在《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中,首个问题就是皇帝与岐伯关于人身寿命和机体衰退问题的讨论:
  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成书于汉代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也不宵“不老”的概念,所记载的365种药物中,有三分之一的药物有益于健康,能不老延年、增长寿命。书中写道:“上药120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未完待续)


上一篇:浅谈中医中医养生《下》 下一篇:输液的危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