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养生跟着季节走——秋
发布时间:2013-09-23
当大地被一片金黄所覆盖,满大街瓜果飘着香气,一切氤氲在丰收的喜悦中,大自然用它的语言昭示着人们,秋天到了。
天地间赋有阴阳二气,千变万化,或阴阳和谐,或阴阳顺逆,运用到养生上来说,不同的季节运用不同的养生之道。
“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从立秋之日开始,便算是正式进入秋季了。其间要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
中秋节之所以被更多的人记住,是因为它和月饼联系在一起,钱塘江潮水在这一天也会达到一年的最高潮。其实中秋节也是是气候转化的分界点。秋三月,是气候由炎热转向寒冷的一个过渡。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也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特别注意“养护收藏”保养原则,调养秋燥症状,预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绪放松、小心忧郁。
秋三月,对于我们身体的养护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秋三月,身体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储备工作,以便能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第二年春天的生发之机。
季节的变化在人体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人体的阳气由夏天的发散为主转化为如同季节的收敛状态,具体表现为皮肤汗出减少,小便增多;儿童的身高很少生长,因为主持生长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慢性胃病等,在夏季可能有所缓解或好转,但进入秋季则往往旧病复发。
还有一个点很重要,就是在秋季会有一段非常酷热的时分,俗称“秋老虎”,用老虎来与秋的酷热配搭也是很具智慧的,望文生义而知虽然强弩之末,但是表现出的气势却是威武不可屈的。
阳气回收的时候,我们的体内经过一个夏天堆积满了乱七八糟的阴寒之物,当天地间的阳气快快乐乐的回来的时候,见到体内阴寒之气盘踞在此逍遥,阴阳二气必然会有一番争斗,两强相遇勇者胜。
现在人们娱乐至上的思想已经覆盖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贪图口腹之欲,表现在体内更多的情况则是:阴寒之气占领了主导,阳气根本无法收回。如若夏天你注意保养,少食或不食冰凉食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寒气自然奈何你不得。而你要是贪凉,体中积聚了大量的寒凉之气,那阳气回收可是不容易。千万不要自我中心的感受,觉得如何如何,那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因为如此,所以,秋天,腹疼发生的比例是很高的,稍微受凉而导致腹泻都是很正常的。
明白了秋天的秉性特征,再谈养生就容易多了。
这第一要义就是人们的起居。早睡早起。
早睡,就是对应肾脏的纳气功能。就是对应天地气机收敛容纳的时机。早起,就是顺应天地气机的生发,吐故纳新。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
“白露”过后,就是九月七八号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这时人们应该对自身的保健更加注意了。到深秋之时,动物们间的那种打斗更加的少,就是要回避天地间那浓重的肃杀之气。我们当然要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减少活动,保护体内的阳气。
寒露过后,在十月七八号之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初秋暑未消 ,秋冻有讲究。秋冻有节。秋冻”的实质即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其养生意义即在于此。
秋季养生,以润肺为主。肺的功能在秋季表现最强。秋对应的脏腑是肺。肺所掌管的范围是:司呼吸之气,主持水液代谢;与七窍的关系是开窍于鼻;在色、味的对应上是在色主白,在味为辛。也最容易出现受伤的病症,如气管炎、肺炎等,均是秋季发病率最高。
中医理论认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故燥气易入肺经,就导致以上现象。此时应注意适时适当调补,以减轻身体的不适应。秋天乃是阴阳之交的季节。阳气渐消,阴气渐浓,气候逐渐凉爽干燥。按照民俗,“燥”是秋天的主气。很多朋友到了秋天就口干舌燥,咽部不适,皮肤干燥甚至干裂,皆是秋燥所致。
可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还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多食用苹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秋天瓜果多产,虽然有生津润燥功效,但瓜果性味偏寒凉,少吃为妙,至于多少合适,实在是个不方便把握的变量,还是根据个人自身情况,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在秋季,“秋老虎”燥肠易便秘。不少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排便不那么顺畅,尤其是老年人。
在民间秋天素有“秋补”习俗。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
秋季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因为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调补一下身体颇有必要。如果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羊肉等等集中,突出食用,进行“大补”,不但对健康无益,反而浪费财力和物力,甚至还会损害身体。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其原理有:一是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辛入肺,酸入肝。 同时,秋季的养生要收敛人体的阳气,辛主发散,酸主收敛,减辛增酸有助于“秋冬养阴”。减少辛散之味就要少食生姜、大葱、陈皮韭、蒜、椒等辛味之品,等,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医也认为其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可改善干咳或咳嗽痰中带血。莲子性味甘涩平,可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止烦止渴。 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质地肥厚,醇甜清香,甘美爽口。兼具美食与中药的双重身份。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有清热宁心作用。
最后介绍一款百合银耳莲子粥,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用清水泡发。先煮莲子,再放入百合、银耳、粳米,煮沸后加入冰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