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为何说滥用抗生素等于谋财害生
发布时间:2013-07-07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多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相当于一次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的代价越来越高。
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得到,抗生素很难买得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恰当不过了,中国滥用抗生素目前已居世界之首.
国际上一组最新数据可见一般: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药源性致死)———悲哀的是,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而不知是“药”死的———郑彦云认为,保守地估计,药源致死的国内住院病人至少在20%以上。
北京一位病人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为了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结果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了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后,诊断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生态平衡治疗,病情很快得到 控 制。一开始就选择高档、先进抗生素的结果就是细菌们对抗生素越来越有“抵抗力”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赵香兰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 素无效引起的。
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与细菌对抗生素迅速产生的“抵抗力”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一种新抗生素时间的漫长。据悉,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 度。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的大国
国内已有多名专家纷纷痛陈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滥用问题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泄、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 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这也是最近肺结核在世界一些国家死灰复燃的原因之一)。 而与世界其它国家比,我国已成为抗菌药使用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 际水平。
上海华山医院党委书记、我国抗生素专家张永信说,二战中,几十到100单位的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也许有一天,曾经用青霉素一针见效的病症,将会重新变成抗生素发明出来之前那样的绝症。张永信关于中国细菌耐性的研究文章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后,外国医生表示难以置信:中国的细菌有那么厉害吗?
有远见的医学界人士担心,有朝一日病菌耐药性“进化”速度超过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们又将回到抗生素诞生前的黑暗岁月。
缘由:一场四方利益的“合谋” 抗生素何以滥用到如此地步?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从医院、医生,到医药销售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其实掩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
医院——抗生素撑着大厦;在我国,“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为医生乱开药、开贵药提供了方便。比如给患者输液,圈内便有一不成文的行规:住院病人“每人1瓶”,急诊病人“先来1瓶再说”。其随意程度,令人咋舌。很多医生即使对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也要开上一大堆抗生素,这种做法无异于“大炮打蚊子”,更有一些医生“偏爱”某种抗生素,1个月开出的处方就在1万片以上。
有媒体报道了南京某大医院一个从事医疗工作20多年的“老”医生“爆料”: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其中回扣、返利等非成本因素大大抬高了抗生素的价格。抗生素的回扣一般都高于30%,个别低于30%的抗生素,如果加上学术交流、旅游、出国考察等因素则远远高于30%;对于初次使用抗生素的病人,用5角钱一支的抗生素和用40元一支的抗生素效果没什么两样;有些医生拿回扣的数目惊人,重点科室的重点医生每月仅拿回扣就超过2万元……上述费用最终都得由患者“埋单”。
药店——卖药赚钱是首位
除了医院少不了抗生素外,在新凭处方买抗生素药的新规定出台前,患者在药店无需处方也能买到抗生素,这使得医药公司这类流通企业也乐于经营抗生素,赚取差价。同样一种抗生素类药品,市面上的价格往往会比医院里低,某些时候稍微便宜一点儿更是能赢得广泛的声誉。
药厂——抗生素成“摇钱树”
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虽然大多售价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块钱。从2003年6月中旬开始,青霉素原料药的价格就已经开始回落。国际抗生素原料市场价格也不断下降,欧洲最近抽样调查的100种发酵抗生素与合成抗生素中,95种的价格均比1995年时下降2/3到4/5。
一方面是原料价格的下滑和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却是销售价格的节节高升,于是药厂一拥而上,纷纷投产抗生素。据了解,我国目前的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绝大部分都生产抗生素,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超过100家,生产“先锋”的企业超过200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严重。少数企业为了生存,还通过送回扣、打价格战、在产品说明书上少讲药品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式,千方百计将抗生素卖到消费者手中。
患者——蒙在鼓里自作聪明
在医院的各科诊室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医生,给我开点抗生素吧。”“医生,给我开点先锋5吧。”原本是医生对症下药却变成了患者“点药吃”。一部分医生或碍于情面,或疏于责任,就应承患者的要求。
扬州某医生表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稍有责任心的医院往往很难办,因为假如他们不服从患者的意思,按照病情开药,一些患者就会以为医生要赚他们的钱了,要给他们开贵药。互相不信任,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点药的患者。
很多人是死于疾病,但更是死于无知,对健康知识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