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延年益寿学几招
发布时间:2013-12-26
延年益寿学几招
一、揉腹。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现代医学研究则指出,揉腹可使胃肠及腹部肌肉强健,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
揉腹的意义
通和上下调理阴阳揉腹可通和上下,调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重要。
腹部按揉利于减肥揉腹,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揉腹防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l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慢性肝炎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手术后肠粘连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一般应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钟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肠道蠕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对手术后渗出液吸收。
便秘每天早、晚各揉腹l次,每次揉5~10分钟。腹部摩揉可有效地增强肠道蠕动,产生便意。
失眠每晚睡前坚持揉腹,可使人尽快进入梦境。因揉腹是一种单调而机械的运动,很容易使神经系统感到乏味而产生睡意。
肥胖症每天上午、下午和睡前各揉腹1次,每次揉腹20分钟。揉腹可产热,将脂肪转变为能量供人体利用,而达到减肥之目的。
揉腹的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二、弹脑。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弹脑时掩耳和叩击的动作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可起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有预防和康复作用。补益肾气还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此外,叩击脑后穴位,如“玉枕”、“风池”等,可起到防治头痛、眩晕、后脖子僵痛、中风、口眼歪斜等作用。
弹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两手掩耳,掌心捂住两耳孔,两手五指对称横按在两侧后枕部,两食指压中指,然后食指迅速滑下,叩击枕骨。双耳可闻及若击鼓声,可以击24下或36下。早晨起床前、晚上临睡前,在床上盘腿静坐,依法练习,不要说话,不要分心。每天练习,长期坚持。
操作时要注意,叩击动作的轻重,要视自身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定,不能一味追求力度,否则容易造成耳部不适或意外伤害的发生。患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不能弹脑。
弹脑常用的玉枕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风池穴在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处;脑户穴在枕骨粗隆上方。
三、搓脚。在中医看来,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涌泉穴,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搓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这里介绍三种搓脚的方法
干搓 用左手握住左脚背的前部,用右手沿着脚心上下进行搓动100次,用力要适中,搓至脚心发热为止。然后,右手对右脚做同样动作。
湿搓 把双脚浸泡在温度适中的水盆中,浸泡至双脚发红,然后擦干再按干搓的方法搓脚。
酒搓 从酒瓶中倒出30克左右的白酒,然后按干搓的方法搓脚时,用手蘸少许白酒再搓脚。如在搓脚时把酒搓干了,需再蘸少许白酒继续搓脚数次即可。
四、按穴。
按摩头部穴位
●按摩耳轮
动作要领: 用两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轮,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发热发胀为好。
作用: 有聪耳明目、活络通窍的作用,且对全身健康都有好处。
●掐睛明穴
动作要领: 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时食指点按两眉间的印堂穴,一手点三穴。点掐时闭气不息,点至自觉气满时为止。点时一松一紧,点压1~2分钟。
取穴方法: 正坐闭目,目内眦角上方1分处。
作用: 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可治疗眼疾、神经性头痛,也可治打嗝。
●揉太阳穴
动作要领: 用两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两侧太阳穴,先做顺时针方向揉动8次,再做逆时针方向揉动8次。
取穴方法: 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作用: 可祛风止痛、活络明目,有防治头痛、治疗眼疾的作用。
按摩上肢穴位
●叩劳宫穴
动作要领: 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取穴方法: 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作用: 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掐内关穴
动作要领: 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压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胀为度,左右各按1~2分钟。
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两条大筋之间。
作用: 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按合谷穴
动作要领: 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取穴方法: 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作用: 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按曲池穴
动作要领: 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换按摩1~2分钟。
取穴方法: 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穴。
作用: 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按摩下肢穴位
●搓命门穴
动作要领: 两手相互搓热,两手依次在命门穴上下来回搓热,可做2~3分钟。
取穴方法: 由肚脐中做线环绕身体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就是命门穴。
作用: 有培补肾阳、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壮肾补虚,温补脾阳。可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等症。
●拍击足三里穴
动作要领: 双手握拳,以曲骨处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须用力,以感麻胀为度。按揉、敲打5分钟以上为好。
取穴方法: 屈膝成90° ,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横指距胫骨外一横指处。
作用: 调理脾胃,调补气血,疏通经络,扶正培元,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提高防御疾病的能力。
●揉太冲穴
动作要领: 用手大拇指按揉两太冲穴3~5分钟。
取穴方法: 由第一二趾间缝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联合前缘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 清肝泻火,舒肝解郁,调经和血,疏肝理气,是治疗肝病的特效穴。
●按涌泉穴
动作要领: 将左脚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压左涌泉穴,双脚轮换各按摩5分钟以上,以搓热为好。
取穴方法: 五个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线前三分之一处)正中之凹陷处。
作用: 清热开窍,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可治高血压、心绞痛、口腔溃疡、糖尿病、鼻炎、头痛等症,还可防病强身、降压、安眠。
健康养生,简单易行,赶快行动吧,健康长寿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