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历代文献中的松花粉
发布时间:2012-12-06
一、历代药典中的记载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远古起,中华民族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几十个世纪兴盛不衰。劳动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的医药学。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是《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汉代《淮南子•修务训》中:“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足以说明编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松花粉被此书收录,并列为上品。自《神农本草经》问世后,历代医药学家多有增补和修订,据统计历代出版的“本草”有 30余种,到了唐朝,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新修本草》,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由于该书的内容丰富,取材精要,因而不仅流行全国,还传人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D向。
“本”意为根,“草”意为花,因药典中所记各种药物以草类为主,故多称“本草”。
东汉时期•神农(托名)《神农本草经》
松花粉(松黄)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唐•苏敬、李劫等集体编著《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
宋•寇宗爽《本草衍义》
松脂篇中记载:“唐本注云: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止尔,酒服身轻疗病,云胜皮、叶及脂。”
“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做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松黄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素、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温温细呷。”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记载:“松花,甘、温、无毒。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
“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萎顿:松花一两,陈皮五钱,川黄连五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两钱,白汤调服。
治久痢不止,延及数月,缠绵不净:松花每服三钱,食前米汤调下。”
清•王纶《本草集要》
中部卷四记载:“松花,拂取似蒲黄,久服轻身疗病。
明•蒋仪《药镜》
卷一木部记载:“松花心清烦解。”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
记载松花粉的功效:“善糁诸痘疮伤损并湿烂不痂。”
清•高承炳《本草图说》
卷三木部篇记载: “松花能润心肺有益气分,除风湿,止衄血。”
清•张璐《本经逢原》
卷三香木部篇中记载: “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清•叶桂《本草经解要》
卷三记载:“松花气温、味甘、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松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人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人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 润心肺者,饮食入胃,脾气散精,输于心肺,松花味甘益 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 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 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制方:松花同山药、白芍、甘草、茯苓,治泄泻,同红 曲、山药、北味、肉苁蓉、白芍、杜仲治肾泄,专浸酒,治 头旋脑肿。”
清•顾元交《本草汇笺》
卷五木部记载: “松脂香木之二合松节松黄。松黄即花上黄粉,有除风止血之能,故头风及下痢每用之。”
民国•孙子云《神农本草经注论》
上卷记载:“松花甘温有液。轻而上升。能润心肺。”
现代《精编本草纲目》
松
[释名]李时珍说,松树挺拔,耸而且直,树皮粗厚,状像鱼鳞,它的叶后落,二三月抽蕊开花,四五寸长,它的花蕊称为松黄,结的果实形状如猪心,俗称松塔。
松花
[释名]松黄。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也可酿酒。
现代《本草纲目白话全译》
松花别名松黄。气味甘、温、无毒。
[震亨曰]多食,发上焦热病。
[主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时珍[发明][恭曰]松花即松黄,拂取正似蒲黄,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也。 [颂曰]花上黄粉,山人及时拂取,做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时珍曰]今人收黄和白砂糖印为饼膏,充果饼食之。
[附方]旧一、新一
头旋脑肿:三月收松花并薹五六寸如鼠尾者,蒸切一 升,以生绢囊贮,浸三升酒中五日。空心暖饮五合。《普济方》
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烦渴昏闷。用松花、 蒲黄、川芎、当归、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 花二捻,同煎七分,细呷。《本草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