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创新之国----瑞典
发布时间:2013-01-14
在北欧,有着一个冰雪一样“安宁的王国”(瑞典语中瑞典国名的含义)———瑞典。它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远离世界中心的“雪国”,却能够在近一个多世纪来的世界版图中,始终保持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并不断上演新的“传说”,缔造新的“奇迹”。如今,这个国家的“头衔”已经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公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不过,在这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头衔: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并因此被誉为“创新之国”。
而对中国来说,瑞典同样也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2010年5月9日,是中瑞两国建交60周年;彼此互为对方国所在区域内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无处不在的瑞典创新
对于一个此前从未踏上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来说,对瑞典这个国度的认识,仅限于两个非常感性的概念:维京与哥德堡号。前者是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海洋民族,后者是将中国与这个遥远的国度相牵连起来的一艘古老商船。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支古老的海上民族,仅仅在一个世纪后,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而当人们找寻瑞典奇迹背后的奥秘时不难发现,这种成功与瑞典人对教育、科学和创新的推崇密不可分。
多年以来,瑞典一直是公认的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同时也是诸多全球创新研究报告排名中的佼佼者。2008年,根据欧盟委员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瑞典是最具创新能力的西方国家,其表现不仅超过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优于美国和日本。2009年,在欧洲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包含29项不同指标的欧洲年度创新评分板中,瑞典蝉联欧盟中最具创新性的国家。
对于瑞典在今天世界的创新领域中所取得的地位,最令瑞典人深以为豪的无疑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这个在全世界响当当的大发明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正是他对科学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为今天的“创新之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百多年以来,瑞典共有3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瑞典人发明的摄氏温标、伽玛刀、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机、无菌纸包装技术、滚珠轴承、拉链、安全火柴、现代电话交换机、现代单体式电冰箱、家用真空吸尘器、移动电话通信技术、三点式安全带、鼠标、网络电话Skype等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在这种背景下,瑞典也造就了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比如沃尔沃汽车、萨博汽车、爱立信通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宜家家居和H&M服装等等。
就人均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而言,排在世界第一位的是瑞典。而在全世界每百万人拥有的专利数量上,瑞典接近370个,与之相比,美国还不到150。
创新来自于开放交流
在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皇家科学院内,林奎斯特院长亲自为我们逐一讲述它的历史与荣耀。我们问“身处瑞典创新的金字塔尖上的您,认为瑞典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创新力?”院长答曰:“自科学院1739年成立以来,就在不断地挖掘科学技术,不断地研究探索。我认为,诺贝尔奖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提升在世界科研领域中的地位,为瑞典在世界上的地位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有诺贝尔奖,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世界接触,我们的科学院院士有机会到世界各国去吸收先进的经验,同时在我们这里举办研讨会,吸引各国的科学家到这里来进行研讨。”
而对于“中国何时才会有人获得诺奖”的问题,林奎斯特院长答道,“一般诺贝尔奖都是在一些科学成果获得了承认十几年之后,才颁给它们的发明者这个奖项,而中国改革开放是1978年,到现在也只有30多年时间,所以要求现在就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还早了点。”
“诺贝尔奖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奖励人,而是为了奖励新事物的发现,新的发明创造,奖励给改善人类环境作出贡献的发明,然后在发明的背后再找出其发明者。”林奎斯特院长强调说。
研究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
当地人将斯德哥尔摩称作是“北欧的首都”,作为瑞典经济发展最强盛的地区,有310万人住在这一地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于此。这里有1400家公司,其中500多家是属于电子通讯行业,工作人员超过35000人,世界知名的电子通讯领域巨头爱立信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另外,这里还有著名的皇家理工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及多个科研基地,有1000多名教授,如果以平米来计算,堪称是世界上教授密度最高的地方。
而为了鼓励与促进创新,瑞典政府更是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的协调机构———国家创新署,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瑞典国家创新署主要负责协调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工业界人士、国家机构人士和大学机构人士三方召集起来,共同制定一个计划,来促进国家研发的发展。”
创新也可以是一种生态理念
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低碳和环保都是一个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新理念。殊不知,瑞典人早在几十年前,就对影响到今天的气候问题具有了忧患意识。令人深有启发的是,这种对未来的前瞻性见识,反过来同样能够给瑞典带来商业竞争上的优势。一个最直接的证据是,长期以来,瑞典在贴有生态标识的商品和服务方面一直领先全球。1985年,瑞典为有机食品设立了KRAV标识,以帮助消费者做出环保的购物选择。贴有这一标识的商品必须满足一定要求,即不得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或转基因微生物。
瑞典还有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体现生态城市理念的哈马碧生态城(Hammarby),正成为全世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低碳示范社区。Hammarby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临海而建的城市”,它位于斯德哥尔摩城区东南,该地区过去曾是一处非法的小型工业区和港口,有许多搭建的临时建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遭受严重的工业废物污染。
20世纪90年代起,为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改造,并将其规划成为未来的奥运村。虽然斯德哥尔摩最终没有成为那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但哈马碧却作为一座环保新城的建设而继续了下去。
建成后的哈马碧社区,完全体现了社区的居住功能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生物气体及其转化的电力成为这座社区能源的主要来源。小区附近有一个热电厂,热电厂的原料就是利用小区居民排放的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后再将电能送回小区,小区里所有公共交通燃料都是这个电厂生产的,同时小区还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使整个小区可以达到零排放。在哈马碧各种环保手段中,高达95%的家用垃圾循环技术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2010年,斯德哥尔摩被欧盟授予首个“欧洲绿色首都”,这其中自然也有哈马碧的一份功劳。
瑞典作为“创新之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既是一种将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一种让广大人民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生活方式,更可以是一种影响到我们子孙万代的生态理念,而只要你真正领会了创新的精髓,创新就将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