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主业由保健品转医药 三株归来能否再创奇迹
发布时间:2013-08-06
在济南甚至在全国家喻户晓的三株,如今在忙什么?
打开三株的官网,“三株回来啦”几个大字闪闪发光,周围是三株旗下的几项产业:生态美、三株医药、三株医院、三株酵本草万店连锁、三株唐王度假村。相比1996年、1997年的鼎盛期,三株的主要产业没有丢,更多了20项国际、国内专利。
1996年,巨人集团史玉柱在事业遭遇危机时,专门跑到济南来找吴炳新取经。谈起巨人集团、史玉柱隐姓埋名的二次复兴,吴炳新说:“三株从来没欠过一分外债,三株的产品也从未伤害任何一个消费者,三株复兴,仍然会用三株品牌。不出5年,我们的年销售收入将超越鼎盛时期的80亿元。”
俗话说,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三株当年丢掉市场几乎只在一夜之间,如今有什么办法重建辉煌?
走访厂区
三株口服液仍在生产主业由保健品转医药
5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济阳的三株福尔制药厂,厂长徐燕翔带着我们参观车间。交谈中得知,这位徐厂长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与吴炳新父子一起创业的元老,1998年三株遭遇无法抗拒的灾难,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15万人下岗静悄悄”,徐燕翔也在这个时候离开三株,自谋生路。“那些年虽然离开了三株,但内心对三株的感情非常深,去年吴总提出建复兴大业,我回来了。”徐燕翔看上去很平静,他的身边站着两位车间主任,在三株经历兴衰巨变时,两人一直坚守在这家工厂。
车间里弥漫着大豆、玉米、中草药等发酵特有的香甜味,巨大的发酵罐模拟的是人的肠胃环境。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包装“保腾康”。据介绍,三株各类药品、保健品的生产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2-5倍。
工厂的展厅里有各种专利产品的样品。原以为早年的三株口服液已经没有了,没想到还在生产,徐燕翔厂长说主要是为了一些“怀旧”的老客户,他们已经习惯了三株口服液的老口味。“保腾康”、“五株王”等新产品,依托的是三株的核心技术:益生菌多菌共生发酵技术、益生菌多菌共生发酵中药技术,这些技术获得中国、欧盟、韩国、日本等30国专利。
有人算过账,仅1996-1997年,三株就至少赚了45亿元。吴炳新自己也承认,搞科研“没有资金压力”。“这些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巨大,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中药发酵。”吴炳新说,当年他患癌症,自己吃中药治好了,如今三株的专利发酵技术经过益生菌转化,与传统中药相比,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100%为人体吸收,30分钟到达血液,药效提高4-28倍。同时,发酵过程分解毒性,无毒副作用,让“是药三分毒”成为历史。患者常年服用中药,很多人感觉难以下咽,发酵能改善口味,使“良药不再苦口”。
经历重创后,吴炳新意识到保健品的风光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继续运作生态美化妆品产业的同时,三株更多从保健品转向医药。
在山大北路三株总部附近,有一家三株医院,院长牛纪江也是三株创业时的元老,一直潜心研究利用发酵中药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少患者送来的锦旗。除了药物治疗,三株医院更发明“六步疗法”治疗癌症,其中包括心理治疗、饥饿疗法等,让人耳目一新。据介绍,济南高新区正在建另一座规模更大的三株医院。
东山再起
老部下纷纷回归,再创辉煌“万事俱备”
除了技术、产品的创新变革,三株复苏也在做人才方面的储备。上世纪90年代,三株已经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1998年三株遭遇巨大灾难,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大部分撤销,吴炳新拿出10亿元存款遣散员工,15万人离开。下岗和转岗前,三株都组织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等培训班,让员工能以更高的素质走上新的岗位。其中不少人到其他保健品公司再就业,三株因此被称为保健品业的“黄埔军校”。
“其实,很多人不舍得走,有些人主动离开,是为了发扬风格,给其他人留下机会。当时的总裁办主任马希福,率先让时任三株制药厂人事部副部长的妻子张霞带头下岗,张霞自认为在学历、年龄上比别人有优势,她是为了三株而离开三株。”已经60多岁的郑志华当年与吴炳新一起创业,并一起走过企业的低迷期,企业遭遇灾难时她任财务总监,“企业困难,留下的员工工资也减了大半,但大家的工作热情一点也没减。”
谈起那些离开的员工,吴炳新满怀深情:“有国外企业家和我交流,他们不理解三株人离开后一直挂念着三株,很多三株人原来并不认识,只要说起来都曾在三株工作过,就会呼啦一下聚在一起。这是三株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三株人的灵魂。”
记者近日在三株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回来了”,伴随着“三株回来了”,不少吴炳新的老部下回归三株。经过多年的历练,他们回来后大多在分公司总裁、厂长等管理岗位任职,吴炳新开玩笑说:“欢迎回来,都当官的话没那么多位置安排,我倒是希望他们做三株的加盟店。”他这样表达自己的人才观:是猴子,就给棵枣树抱着;是老虎,就给个山头守着;是蛟龙,就给条江河翻腾。扬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人人都是人才。
2013年农历正月初八,三株成立20周年,吴炳新在集团内部讲话中表达了“迎接三株新时代”、“复兴发展再创辉煌”的豪迈激情。今年8月,三株还将在山大体育馆举办20周年大聚会,至少有8000名新老三株人参会。
在吴炳新看来,三株东山再起已经“万事俱备”。“首先是时代进步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今再没有人争论市场经济是香花还是毒草,再不会把我当做资本家来批判。其次,造福于人类的新科技是我们二次创业的基础,三株的目标是让人类寿命延长十年,容颜年轻十岁”。
营销模式
原来只有一个法人,目前已开千家加盟店
与三株首次创业时不同,如今保健品、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良莠不齐,许多消费者曾经被伤害。即便有好产品,好方法,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吴炳新坦言“难的是推广”,他正在运作的是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营销模式。
“原来三株的店面开到了全国的城市乡村、边边角角,但法人只有我自己,我给每个人开工资,如果加班还要发加班费。如今,这种模式显然不行了,没有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试想,如果这家店是你自己的,你还会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吗?”吴炳新介绍,三株已经制定了酵本草万店连锁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百个发酵中药系列产品、千家酵本草健康医疗机构、万家酵本草连锁店。在三株总部所在的山大北路,记者看到了一家酵本草大药房,里面有三株生产的上百种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在全国范围内布设这类加盟店,三株已经悄悄运作了几年,速度很快,目前已经有上千家加盟店”。
“我们开设万家连锁店,首要目的是教育国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当生活方式,自我掌握健康长寿和容颜美丽的方法;同时对已患有不健康症状的,以发酵中药专利技术产品调理康复,使之健康;以专利技术产品和医疗、医院解决各种重大疑难杂症,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吴炳新为新的营销模式起了个名字——— 傻瓜地皮草,“如果要开加盟店,你不需要懂医药,傻瓜就是店铺运作标准化,加盟者运营操作起来容易,而地皮草就是遍地建店、简单易复制、遍地开花的意思”。
与以往三株口服液广告铺天盖地不同,三株新营销模式不再做产品广告,而是让利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随时从加盟店了解健康知识,可以免费试用三株产品,在感觉到有效果后再付款。”吴炳新说,推广将更多依靠口碑相传,底气完全来自对专利产品的信心,他称近千家加盟店中,开店较早的已经效果显著,营销业绩快速增长。
前景规划
做社会公众企业儿孙不任总裁
忙于复兴大业的三株已经在运作旗下的一家济南公司上市,在吴炳新看来,保证企业延续下去的一个条件就是成为公众公司,“子孙的人才是有限的,但社会的人才是无限的,企业的总裁和经理都可以从社会挑选,上市后,家族成员可以任职董事会、监事会,把经营权交出去,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他还曾经立了一份遗嘱:凡我吴家子孙,今后不再做三株公司的总裁,只能做董事长;凡子孙中有吸毒、赌博者,一经查实,开除出家族,不再具有财产的合法继承权。
三株从未失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三株是一家失败的企业,吴炳新是有争议的企业家。接到采访三株的任务,记者心中满是好奇。走访三株的工厂、医院、药店、工作人员、离职人员,与吴老先生促膝交谈4个小时,记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智者、仁者,这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众企业。
许多人并不了解,在三株赢得官司讨回公道时,仅当年的经济损失就超过40亿元,本来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但吴炳新放弃了,这位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说,不想让党、国家受损失。在15万员工静悄悄下岗时,中央电视台对三株的党建工作予以正面报道,让吴炳新颇感欣慰。
没有做错事,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消费者,所以三株有底气继续使用“三株”这一品牌。用老先生自己的话说,三株从未失败,打不败、压不垮的吴炳新回来了,还是一条硬汉。
重建复兴大业的吴炳新对未来满怀信心,对打破自己保持的保健品年销售收入80亿元纪录满怀信心,果真如此,三株对济南的税收贡献,每年将超过8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区县的全部财政收入。济南人,为三株加油!据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