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未来财富的几个要素
发布时间:2014-01-14
一、什么叫投资?
如你买了一套房,自己住叫消费,租出去叫投资。
投资是否一定就能获利?答案是否定的,有投资就有风险,投资多少与风险成正比。不是投资越大,风险越小。现在很多人买房买商铺,想靠租金获得长期利益,但仔细算来,此举收益很一般。拿一套价值100万的商铺来计算,如果年租金6万元计算。首先减去你平均每年的房产折扣率(100万÷40年=2.5万折扣率)。收益率也不过3.5%,和银行存款一样。如果计算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收益率基本是亏损的。
中国人懂投资的人比比皆是。但懂理财的人却很少。很多人把投资当做理财的观念是错误的。投资不等于理财,投资利润虽高,但有风险,投资可以投机。理财却不可以投机。
二、什么叫理财?
就是把你投资得到的租金,或存在银行暂时不用的闲钱,放置一个合理的地方,使我们现有的资金,通过稳健安全、合理的运作,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使是我们的钱生钱,利滚利,小钱变大钱,大钱变富翁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我为什么要做理财?”“我这么多年没做过理财,不是过得很好嘛?”曾经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人。以前没有做过理财可以,但以后不做理财肯定不行。
为什么呢?拿我们大众百姓来说,夫妻月均工资5000元,日常消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房费、水费、煤气费,电费、物业、通讯费和四大消费的衣、食、住、行。根据现在的物价,月均花销最少需要3000元。月均节余2000元。一年节余2.4万元,十年24万,攒足五十年,才能够买得起现在的一套价值120万的房子。但五十年后的通货膨胀率,是否还值一百二十万,是否还能够买到五十年后的一套房。就算是能够买一套,我们早已行将就木了。
五十年中,我们还得承受我们父母的的生活费,以现在一个老人一天所有的开销20元为例,我们夫妻一般都需要承担4个老人的生活费用。20元x4人=80元/天x360天=29200元/年,我们不要期望我们的老人能长命百岁,从60岁退休到80岁终止。二十年里,我们需要承受29200元/年x20年=58.4万元。
孩子的教育金也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从上小学到到大学毕业,一个孩子最少需要24万元。
等孩子终于毕业了,他的婚嫁金又是一笔可怕的负担。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曾经有谚语说:“医院门口朝外开,有病没钱别进来。”我们老百姓一年辛辛苦苦赞的钱,家中一个人都不敢生病,看病的费用太高了。现代人都说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还有我们四个老人的丧葬费用。还有我们每年的交通费、交际费、想办事的送礼费等等。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销。
我们的收入有限,但我们需要开销的费用却是太多太高了。
解决这些问题有三种办法:
一、增源:在现有的收入上,通过加强投资渠道。增加我们的家庭资产。
二、节流:管住自己的钱包,省钱就是赚钱,能到集贸市场去的,尽量不去超市里。很多人进超市之前,只需要买一支牙刷。出超市时,手里却拎着大包小包。尽量不要使用透支卡,很多人在购物刷透支卡的时候,总有种错觉,感觉那是花别人的钱,刷起卡来“喜刷刷喜刷刷”,等到月底还款的时候才发现,花费早已超过自己的承受力。等还款后,再次消费时,这种错觉感就又来了。少逛夜市,买回来的是冲动,买回来后,多是放在抽屉后,就再也不用的垃圾。
三、生财:农民的智慧是种地,富人的智慧是种钱。利用现有的资金,通过合理的方式理财,使我们有限的资金迅速裂变,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三、财富来源三要素:
每个人都期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何才能成为富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呢?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富人的脑袋里比穷人脑袋里多长点东西吗?如果富人的脑袋里比穷人的脑袋里真的多长了点东西的话,那一定是肿瘤。不是什么好东西。穷富之分表面在口袋,实质决定穷富的只有六个字:观念、机遇、行动。
首先说 观念,曾经我们做过一项问卷调研,问题是: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有两个儿子。你将怎样把这一百万分配给二个儿子?80%的答复是把财产一分为二,各自五十万。我们称赞这种父母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但这种百万富翁的父母,把自己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然后再期望二个儿子为自己养老送终,最后《墙头记》在中国的很多角落里不停的上演。
有近20%的人答复的是三三三分。多少还给自己留了点年老的尊严。
瑞士人是很善于理财,带着同样的问题,我在瑞士也做个同样的问题调研,而瑞士人给我的调研问卷大多是:“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留给自己九十万。然后给我的两个儿子每人留一百万。”
开始,我以为他们听错了或我没有表达清楚,再次表达了我的问题:“我说的是,如果你有一百万怎么分配,不是二百九十万怎么分配?”
他们说:“我回答的就是一百万的分配方式啊,不是二百九十万的分配方式!”
我好奇的问道:“请问你们是怎么把一百万分配成二百九十万的?”
瑞士的朋友们向我解释说:“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必须留出九十万归自己颐养天年,不能把养老的问题留给儿子。只有年老时不伸手去给孩子要钱,才能保住自己年老的尊严。再说现在孩子在社会上的生活压力也很大,我们做父母应该给孩子减轻负担,而不是给孩子加压。我把十万投入保险,十万保险费可拥有二百万的保额。然后一份为二,给二个孩子每人留一百万。而且还可以免税。”
我突然间感叹到,人得观念是多么的重要。钱还是一样的钱,但观念一变,财产就可以翻翻。既可以降低自己年老时失去尊严的风险,又能增加孩子的收益。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
观念一变,资产翻翻。每当我把调研结果,告诉很多中国朋友的时候,朋友们无不感叹瑞士人的精明。
其次是机遇,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碰到过无数机遇,其实人的一生也不需要握把多少机遇,有时候,一个机遇就足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了。
曾经我调研过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一分钱,但你睡觉睡上30年,你也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你信吗?”100%的人都说:“那一定是在做梦。”其实只要我们能把我机遇,这个问题就不是做梦,而是真的。
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大家都还记得,国家为了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人们去下海经商,国家开始鼓励人们去贷款,很多人不敢贷款,怕自己变成了资本阶级,让谁贷谁都不贷。为此还在每个农村和社区,招了大量的信贷员,很多人在当时都不愿意做信贷工作。现在再想到银行工作,恐怕就很难了。银行当时发放一种贷款,叫无息贷款。
另外,那时候,大家都不相信银行,就是有钱,也是把钱藏在鞋里,塞到墙缝里。乃至于到今天为止,我们在拆老房子的时候,还可以拆到以前的老钱。国家为了鼓励人们把钱存入银行,累计起来,搞国家建设,银行当时给付的利率是五年翻一翻,而且当时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也就是存一万,五年后连本带利最少给两万。
如果那时候,你能把握住机遇,你进银行之前,在银行贷款窗口,贷上一百万。再把这一百万一分不动的存在另一个存款窗口,进门前你一分钱也没有,出门时你只需要带两张纸出来,一张贷款单和一张存款单。你回家睡觉到今天,你的资产是多少?如你85年贷上100万,存到90年,100万变成了200万,再存到95年,200万变成了400万,再存到2000年,400万变成了800万,再存到2005年,800万变成了1600万,再存到2010年,1600万变成了3200万,再到今天,全取出来,还银行100万。你的资产也已经4000万以上了。就算中间有利率下调,那你睡了二三十年,也早已睡出个千万富翁了。
那你为什么没有成为千万富翁?因为那个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没有把握住。
后来,当大家都知道这是机遇的时候,存款利率不断下调,而且银行还变着法的收我们各种税费了。贷款不但不无息,反而利率很高了。银行也提高了招工门槛。
90年代,国家开始发行股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大家都记得,当时在各大银行发行的时候,让谁买谁不买,银行启动了很多工作人员作为股票销售工作。很多人又都不愿意做股票销售员。现在再想到证劵公司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了。当时发行的股票都是原始股,让谁买谁不买,那时候,股票升值的非常迅速,而且当时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最高的时候,一年升值四五十倍,也就是投入资金后,睡上一年,十万变成了四五百万。
这个机遇,你把握住了吗?
后来,当大家都知道买股票收益高的时候,证劵公司招工的门槛也提高了,股票也不再保本保利,当现在大家都去买股票的时候,股票也有涨有落了。
进入2000年,银行开始发行基金,当时发行的基金是保本保利、保值增值的保本型基金。基金公司招收了大量工作人员在银行柜面销售基金。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基金销售工作。现在再想进入基金公司工作就难了。1999年底大盘收盘1366点,仅仅时隔半年,大盘上涨幅度达40%以上。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到了2007年底,大盘上涨到了6300点。可谓是牛市中的牛市。
在这个时期,又有多少人睡了几年就,又造成了一代富人!而这个机遇又有多少人把握住了?
综上所述,“机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机遇就是当来临的时候,人们对它到来时的“可怕”和过后的“追悔” 。
机遇就是当大众都知道这是个“机遇”的时候,那“机遇”就变成了“遭遇”。
人们总是感叹过去的机遇。总是在:“如果能抓住当年的机遇,我现在就---怎么怎么着---。”
其实我们身边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机遇,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
时光推迟到了今天,今天是否还有机遇?
其实当你走进银行时,你就已经知道了,银行的工作人员问候你之外,就会向你推销一种产品?那应该就是“保险”。
现在很多人提到“保险”二个字的心理是“可怕”的。好像那是什么“洪猛野兽”一般,犹如当年的存贷款、股票、基金刚发行时一样的排斥。
当国家的经济发展步入十二五计划,国家再大力提倡 “建设保障型社会”。银行在国家的推动下,开始销售“保险”给储户。刚开始给的各项利益是最大化的,保本保利,保值增值,还给我们复利计息。但还是有很多人是“排斥的”“可怕的”。
同时,人才市场中各保险公司也在大力招聘,但保险业招聘较难。
再过几年,当多数人都认可的时候,保险也许就不会再给我们保本保利,保值增值,复利计息了。保险公司也不再是谁想进就能进得去的单位了,因为保险公司也是国家的金融单位,也许到时候你孩子想到保险公司来工作,人家首先要问你孩子:“你是金融业的子女吗?”
到那个时候,在提起今天的机遇,又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能抓住当年的机遇,我现在就---怎么怎么着---了。”
最后要提到了就是行动力了。为什么有很多人的观念也很超前,也能发现机遇,谈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就是富不了。原因就是行动力太差了。
能够成功的人,不仅要有脑子、有胆子,更要靠行动力,才会创造出多多的票子。
这就是“挣钱”与“赚钱”的关系。
“挣钱”靠的是“手”去“争”去抢。无论从工,从农、从政、从商----。只要你是在“挣”钱,那一定会“挣”得很辛苦。挣钱的人每天都在追着钱跑,就变成了钱的奴隶。“挣”得辛苦劳累。
“赚钱”靠的是“贝”(钱)去做“兼”职工作。让钱追着人跑,人变成钱的主人。钱才会赚的轻松
直销也是一个道理.借用李嘉诚的一句话:“当别人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是明白你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