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微信: zxiaocom

加载中...

☏业务合作,微信40930845

商家入驻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赢在直销网 > 行业动态 > 中医腧穴基础知识之特定穴
想了解更多直销资讯,尽在赢在直销网
文章详情页广告

中医腧穴基础知识之特定穴

发布时间:2014-03-05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五腧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证等,就是《难经 · 六十八难》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耳泄”的具体应用。另外,《灵枢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难经 · 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 · 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紧的井穴属金。《难经 ·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均依五行相生规律而来。同时,又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关系,将阴井乙木与阳井庚金配合起来,成为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及合日互用开穴规律的理论基础。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六 阴 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胆(木)     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十二经原穴表

手三阴经 肺经 太渊 心经 神门 心包经 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合谷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灵枢 · 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说明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的出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五络穴表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支正 三焦经 外关
足三阴经 脾经 公孙 肾经 大钟 肝经 蠡沟
足三阳经 胃经 丰隆 膀胱经 飞扬 胆经 光明
任、督、脾大络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大络 大包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疗。余皆仿此。络穴又能沟通表里二经,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因此,终穴不仅能够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之经的病证,如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等疾患。
络穴在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使用,即谓之“原络配穴”。

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十六郄穴表

阴 经 郄穴 阳 经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交信 阳蹻脉 跗阳
临床上郄穴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孔最治咳血,中都治崩漏等。阴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外丘,胃脘疼痛取梁丘等。此外,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又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可作协助诊断之用。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也”。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也;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也;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也;膈俞为血之会穴,因其位于心肝俞穴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故也;大杼为骨之会穴,因其近于椎骨(柱骨之根)故也;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因其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也;太渊为脉之会穴,因其为手太阴经之原,居于寸口为脉之大会也;绝骨为髓之会穴,因其属于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也。因此,在治疗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另外,《难经 · 四十五难》又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八会穴还能治某些热病。
背俞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
十二背俞穴表

六 脏 背 俞 六 腑 背 俞
肺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肾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肝 肝俞 胆 胆俞
心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脾 脾俞 胃 胃俞
心包 厥阴俞 三焦 三焦俞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乃“少室隐者”之所传。因窦氏善用此法而声誉倍增,故又称“窦氏八会”。
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它是根据《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府”的理论而提出来的。即指“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其中主要的一经即腧穴所归属的一经称为本经,相交会的经称为他经。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


上一篇:中医基础知识理论 下一篇:直销适合我吗?做直销最坏结果?现在是做直销的最佳时机吗?看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