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中医证候归类
发布时间:2013-10-13
中医证候归类
根据中医古今文献记载,结合现代对亚健康的认识,我们试把亚健康的中医证候归纳为以下几类:肝郁气滞型、瘀血内阻型、湿热内蕴型、阴虚火旺型、痰湿内生型、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心肾不交型、心火旺盛型、肝胃不和型。
一、肝郁脾虚型
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意志消沉,或性情急躁易怒;食欲减退,胸腹闷胀,嗳气不舒,两胁或乳房胀痛,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
亚健康人群中轻度的抑郁症、轻微焦虑症、神经衰弱症、孤独症、恐怖症、强迫症、依赖症及食欲不振、厌食症、腹泻、泛酸、胁痛等,大多具有肝郁脾虚型特点,可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调控。肝郁脾虚型为最常见的类型。
二、瘀血内阻型
主要表现为身体四肢、躯干、头颅等部位出现疼痛,痛处固定,疼痛拒按,肌肤颜色没有光华,甚至出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口渴,但不想喝水,妇女出现月经后期,或痛经,或者不孕,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一部分轻度偏执症、头痛、颈肩关节痛等,大多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治疗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而起效。
三、湿热内蕴型
主要表现为胸脘满闷,身重困倦,头重如裹,身热不扬,心烦呕恶,痰粘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苔黄腻,脉细。.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一部分便秘、腹泻、妇女带下、消化不良、厌食症等,可以通过清热利湿治疗而起效。
四、阴虚火旺型
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潮热多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颜面颧骨潮红,口唇红赤,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少苔,脉细数。
亚健康人群中的一部分阳强、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梦交、性功能障碍等,大多属于阴虚火旺型。
五、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不耐劳作,倦怠乏力,自汗出,纳呆便溏,食后脘腹胀满,面色萎黄或苍白少华,舌质淡,脉细无力。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头晕、健忘、记忆力减退、嗜睡、神经衰弱等,大多属于气血亏虚型。
六、心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烦躁易怒,恶梦多,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或尿血,衄血,舌尖红,苔黄,脉数。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失眠症、便秘症、口疮、烦躁、头痛、眩晕、眼干、临界高血压等,大多属于心火旺盛。
七、痰湿内生型
主要表现为胸脘满闷,恶心欲吐,食欲不佳,头部昏沉如裹,身体困倦,咳嗽有痰,大便溏泄,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滑或濡。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肥胖、高脂血症、妇女带下、部分临界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属于痰湿内盛型者。
八、脾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为身体困倦乏力,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耳目不聪,精神倦怠,头昏欲睡,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亚健康人群中的轻度抑郁症、阳痿、女性性冷淡、慢性腹泻、下肢阴冷、四肢厥逆、心悸、心率减慢等,多属于脾肾阳虚型。
五 中医饮食调补原则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建立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的饮食营养学和调补学,也同样遵循整体观和辩证施食的原则。
(一)饮食营养调补的整体观
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故进行饮食调补时,也应注意协调人体内部、人体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和稳定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阴平阳秘,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的状态。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及演变,归根结底是人体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故饮食调补要采用补偏救弊,损有余补不足的方法,目的在于调整气血阴阳平衡,协调脏腑,从而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如阳热亢盛损伤阴液,人体出现易“上火”表现时,饮食调补采用清热保津法,选食五汁饮、芹菜粥、绿豆粥等,以泻阳和阴。如阳虚阴盛时,人体出现畏寒怕冷的表现,饮食调补要采用温经散寒法,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核桃炒韭菜、羊肉羹等,以补阳制阴。如气机失调,人体出现肝郁气滞的表现,饮食调补就要采用疏达气机法,选食橘皮粥,以理中益气。如气血亏虚,人体机能低下,表现为易疲劳、易得病时,饮食调补采用补益气血法,选食归参鳝鱼羹、当归羊肉汤、猪肝炒枸杞苗等,以补气养血。
营养调补的整体观还强调“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饮食。
(二)辩证施食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疾病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病因、体质、气候等因素的变化,一种病可能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可能出现相同的证。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病证的需要而分别配制不同的膳食,即辩证施食。
辩证施食就是强调膳食的个体化。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制定不同的膳食;其次是根据个人体质、病症表现等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膳食。
六 不良体质的饮食保健
所谓不良体质,是指偏离阴阳气血平调的体质,出现较为明显的阴阳气血的偏颇,而且易导致某些疾病的体质。这里简要介绍以下气虚、阳虚、阴虚、血虚、阳盛、痰湿、气郁、瘀血等不良体质的养生方法。
( 一)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体的功能状态偏于低下,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较低下,现代所讲的亚健康状态有些亦属于这种范围。其临床特点多表现为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衰退的症状,而以脾肺肾脏气虚较为多见。临床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饮食保健
因为气乃水谷之精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谷不入,半日则气短,一日则气少矣”。因此,饮食调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刀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例如,人参大枣粥:
配方:人参6克,大枣5枚,大米60克。
制作: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佐餐用,经常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黄精炖瘦猪肉:
配方:黄精30-60克,瘦肉120-150克。
制作:黄精、瘦肉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服。
功效:补中益气,润心肺,补肾益精,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适用于病后体虚,动脉硬化,高血压,早衰。
(二)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而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饮食保健
中医学认为血的生成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见人体之血源于水谷精微,因此,对于血虚体质的人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是很有价值的。常用于补血的食物可选用黑米、芝麻、莲子、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肝、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等,这些食物都有补血养血的功效。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源于《金匮要略》):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作: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沙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佐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
淮山杞子炖牛肉:
配方:牛肉500克,淮山药30克,枸杞子30克,桂圆肉15克,生姜片10克,葱节10克,绍酒20克,精盐、味精、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牛肉洗净入沸水汆约三分钟捞起,按横纹切成约2厘米的片状;怀山、枸杞子、桂圆肉洗净,放炖盅内。沙锅中放花生油,烧热后加入牛肉爆炒,倒入盅内,姜、葱放在上面,放入精盐、绍酒,加水适量,加盖入笼蒸炖约2小时至软烂,即可食用。早、晚佐餐食用。
功效:益气生血。用于血虚,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失眠,眩晕,神经衰弱。还有防癌,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
(三)阴虚体质保健法
阴虚体质,是指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相对偏亢,机能虚性亢奋的一种机体状态。阴阳平衡失调,适应能力减弱,机体容易衰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等。
饮食保健
阴虚体质的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滋阴潜阳。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蛰、鸭肉、猪皮、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特别是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阴血的功效更好。也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的调养。
例如,二冬团鱼汤:
配方:甲鱼一只,麦冬25克,天冬15克,枸杞子10克,百合10克,火腿50克,黄酒、葱、姜、食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把甲鱼去内脏,加工洗净。将麦冬、天冬、枸杞子和百合4味药装入纱布袋中,与甲鱼、火腿加入调料,对入适量清汤炖煮,待熟透后,喝汤吃肉。
功效:滋阴养血、清热生津。可以经常佐餐食用。
泥鳅鸡蛋:
配方:活泥鳅250克,鸡蛋4只,料酒、精盐、葱花、姜末、生油各适量。
制作:泥鳅放在清水盆中养多日,多次换水,待泥鳅吐净泥水,肠中物排空时,将泥鳅洗净,放入小盆中。将鸡蛋磕入碗中,调入盐、葱、姜慢慢喂泥鳅,让泥鳅吃满肚。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料酒,盐、葱、姜、油烧沸。将喂饱的泥鳅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继续加热,煮沸后改小火炖烧至泥鳅熟烂入味即成。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泽肤,补中益气。用于健身、延缓衰老、美容、贫血、高血压、肝炎、阳萎、儿童生长发育。是家庭营养保健的菜肴。
( 四)阳虚体质保健法
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机能减退或衰退,机能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其临床表现常出现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弱等。
饮食保健
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常用的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是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例如:虫草炖老鸭(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配方: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一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调料的功能适量。
制作:将老雄鸭去掉内脏,加工冲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将冬虫夏草洗净后放入鸭腹内,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在加入黄酒、清水其它相关佐料,隔水炖蒸约两个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壮阳。适用于虚痨咳喘、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自汗盗汗、病后体虚等症。
归附乌骨鸡汤
配方:乌骨鸡 ( 约 1000克 ) 、熟附子 30 克、当归 30 克、巴戟天 20 克、熟猪油 100克、姜片 20克、葱花 25 克、花椒 12 粒、精盐 2 克、酱油 10 克、冰糖 2 克。
制作:将乌骨鸡剔除腿骨、脊骨 , 切小方块。用熟猪油起油锅下姜葱、花椒稍炒一下 , 放进鸡块 , 炒至发白 , 加入酱油、精盐、肉汤、冰糖、当归片、熟附子、巴载天煮沸 , 共煮 2 小时左右 , 去姜、葱、当归、熟附子、巴戟天即可。饮汤 , 吃鸡肉。每日 1 料。
功效:温壮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 , 症见头晕眼花 , 耳鸣 , 阳萎, 早泄 , 腰膝无力 , 畏寒肢冷 , 小便清长 , 夜尿多。
(五)阳盛体质保健法
阳盛是指人体的阳气旺盛,中医学认为“阳盛则热”。因而在机体生理活动中常表现出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进,代谢活动亢进,热量过剩的体能状态。临床常表现形体壮实,声高气粗,面色红赤,喜凉怕热,平素喜冷饮,大便恶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洪大等症状。
饮食保健
中医学认为“热者寒之”。就是说,体质内热较盛者,可用性味偏于寒凉的食物调养。常用于清热泻火的食物可选用小麦、绿豆、蚕豆、马肉、蛏子、蟹、师螺、蛤蜊、海带、紫菜、豆腐、马齿苋、苦瓜、黄瓜、藕、芹菜、菠菜、毛笋、荸荠、李子、梨、西瓜、甜瓜等。可选用药膳清热,
例如,车前草粥:
配方:新鲜车前草60克,葱白一茎,粳米50克。
制作:将车前草叶洗净、、切碎,同葱白加水适量,煎取药汤2碗,然后入粳米煮粥食。每日一料,分早、晚食。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本品适用于肝胆火盛所致的头痛、目赤、两胁痛、耳聋、耳肿等以及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外阴瘙痒、肿痛,小便淋浊,妇女带下等症而津液未伤者。
马蹄木耳:
配方:水发木耳100克,马蹄150克,酱油、白糖、醋、生油、鲜汤各适量。
制作:木耳去杂浸洗,沥干水分,马蹄洗净去皮,用刀拍碎。炒锅中放生油,烧至七成热,把木耳、荸荠同时下锅煸炒,加酱油、白糖、鲜汤,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醋,起锅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滋阴生津,养荣,明耳目,润肤,延缓衰老。用于发热口干,胸中烦热,咽喉肿痛,肝热目赤,心火口疮。还有凉血、活血、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者。
(六)痰湿体质保健法
体内津液排泄障碍,津液气化不利,可导致湿浊内困,痰饮凝聚等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别,又有“痰生百病”,“怪病多因痰作祟”之说。一般而言,痰湿的产生,外因暑湿寒热,内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脾肺肾的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血津液运化不畅,导致津液停聚,复生痰湿。痰湿是病理变化的产物,生成之后,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痰湿体质一旦形成,其临床表现常出现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身体沉重,精神倦怠,懒动嗜睡,口中粘腻,或有便溏,舌体较胖,舌苔黄腻等症状。
饮食保健
中医学认为痰湿体质之人在饮食上,既要科学合理摄取饮食,又要充分注意饮食禁忌。一般而言,应适当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痰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枇杷叶、文蛤、海蛰、胖头鱼、橄榄、萝卜、洋葱、冬瓜、紫菜、荸荠、竹笋等。还可以配合药膳调养体质。
例如,荷叶莲藕炒豆芽:
配方:鲜菏叶或干菏叶200克,水发莲子50克,鲜藕100克切丝,绿豆芽150克,精盐、味精及其它调料适量。
制作:将水发莲子与菏叶加水煎汤备用。素油烧热后放入藕丝炒至七成熟,再加入莲子、绿豆芽,烹入菏叶,加莲子汤适量,调入盐、味精等调料,至熟出锅。
功效:健脾补肾,渗水利湿,消脂减肥。对于时有低热,下肢肿胀,小便不利的肥胖者,有显著史料效果。
再如赤小豆粥对于营养性肥胖的食疗效果也很好。
配方:赤小豆40克,粳米50克
制作:赤小豆、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粥。
功效:每日早晚食粥,有健脾利湿、消脂之效。
(七)气郁体质保健法
所谓气郁,是指气郁结而不行。人体情志不舒,易忧郁常可导致人体气机郁结而不舒畅。由此常可损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如肝、心、肺、脾等脏。若气机阻滞,运行失常,可导致多种疾病。气郁体质主要是因为情志不舒,气机淤滞所形成的一种机能状态,其临床表现常可出现性情抑郁,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胁肋胀满,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部满闷,时欲太息,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脉象多弦。中医学认为“郁而发之”。气郁者当理气、行气,舒畅气机,以协调脏腑生理功能,达到动态平衡。
饮食保健
具有理气解郁功能的食物有大麦、荞麦、高粱、刀豆、蘑菇、豆豉、萝卜、洋葱、苦瓜、丝瓜等。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食用调理脾胃气机的食物。如橘皮粥:
配方:橘皮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橘皮研成细末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橘皮末,再继续煮10 多分钟即成。
功效:温运中焦,健脾理气。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为常用的理气运脾食疗方。
金橘根煲猪肚:
配方:金橘根50克,佛手20克,白芍20克,猪肚150克。
制作:猪肚洗净,切小块,同佛手、白芍、金橘根一起煲,煲至一碗,加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肚。
功效:舒肝解郁,健脾理气。适用于肝郁气结,抑郁不悦之阳萎、淋证、不射精等;也用于肝郁脾虚,食欲减退,胸腹闷胀,嗳气不舒,两胁胀痛或腹胀大,神疲乏力,便溏。
(八)瘀血体质保健法
所谓瘀血,是指血液循环迟缓或郁滞流通不畅,甚至血液瘀结停积的病理状态。瘀血可有不同的原因引起,如气虚、气滞、血寒、痰阻、出血等。瘀血一旦形成,常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常与瘀血瘀阻的部位有密切关系。如瘀血在心,可见胸闷心痛,口唇青紫;若瘀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于胃肠,可见呕血,便血;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瘀血体质形成后,常会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如面色晦滞、口唇色暗、刺痛、肿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细涩等。
对于瘀血体质者保健的基本原则,是尽快通畅气机,消除体内的瘀血,使血液循环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饮食保健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可选用木耳、黑豆、黄豆、山楂、香菇、茄子、油菜、羊血、芒果、番木瓜、红糖、黄酒、葡萄酒、白酒等。身体状态没有饮酒禁忌者,正餐时,适量饮用一点葡萄酒,对促进血液循环是颇有益处的。也可选用活血药膳,例如,地黄酒(本方出自《圣惠方》):
配方:黄酒200毫升,生地黄10克,益母草10克。
制作:黄酒倒入瓷杯中,再加生地黄、益母草,把瓷杯放在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0分钟。每次饮50毫升,每日二次。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淤血体质者,或瘀血性产后出血症。
木耳红枣汤:
配方:黑木耳20克,红枣20枚。
制作:洗净后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煎汤服食。
功效:理气活血,化淤。适用于瘀血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