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中医调补学和营养学观点谈亚健康
发布时间:2013-10-13
中医调补学和营养学观点谈亚健康
转载标签: 中医营养崔保永崔保永的博客公共营养师资格公共营养师认证营养师杂谈
一 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是介于“第一态”健康与“第二态”疾病之间的身体状态,又称潜病状态。这种状态人群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生理状态。
亚健康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易感疾病等。具体表现如下: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二 亚健康的起因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一种特殊过程,其原因是健康人体长期受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受压抑,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体即进入亚健康状态。
影响健康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以下各项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①饮食营养因素:饥饿或低血糖、营养缺乏、暴饮暴食、营养过剩、微量元素缺乏、微生素缺乏、脱水等。
②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环境、大气、水、噪音等污染,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或低压、寒冷状态或过量辐射、震动环境下,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
③生物学的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被昆虫或有毒动物咬伤。
④内分泌的因素:处于内分泌功能波动时期,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或有轻度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⑤自身躯体因素:环境变化、职业特点造成的躯体不适、肥胖、消瘦、睡眠不足、缺氧、缺乏锻炼等。
⑥生活行为因素:酗酒、过量吸烟、吸毒、药物依赖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生律紊乱。
⑦精神心理因素;遭遇生活事件刺激、人际关系紧张、人文环境突然变化、经济压力大、人格缺陷。
⑧社会环境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经济危机、失业等。
目前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因于社会——心理——生理三方面综合作用的心身疾病,身心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亚健康与人的心理性格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A型性格引起的亚健康越来越多见,普遍存在于中年人群和白领阶层中。
A型性格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 有时间紧迫感,语言、动作节奏快,常同时思考或操作两件以上的事,习惯于紧张、超负荷地工作,休息时也难以松弛,始终处于紧张或亚紧张状态。
2.好胜心强、竞争性强、进取心强,对成就不满足,闯劲十足,敏捷,肯干,不顾健康。
3.敌对性强,好斗,易怒,情绪易波动。
A型行为者确具有一些性格优势。但他们的时间紧迫感特强、好胜心过强的特征也有负面效应。当达不到预定目标时,容易发生激动、发怒、焦虑、不耐烦等所谓情绪反应,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精神高度紧张,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使。
A型性格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2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猝死的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A型行为者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下,由于精神心理问题诱发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见。
三 亚健康易患人群分析
中年人群
早在10年前,世界银行高级项目官员彭加纳就提出过倡议;“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注重中年人的健康问题,把实现中年人多生存10~20年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像计划生育工作那样及早抓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中年人在社会上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是社会生活中负担最沉重和最劳累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的的中坚,家庭的支柱。
我们不可能想像出没有中年人的社会、家庭会是什么样子,但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万事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肩负着工作与家庭两副重担,显示了中年人的重任与繁忙。中年时期又是年富力强、多出成果的黄金时代。所以中年人经常会由于社会与事业对自己的需要而使自己产生了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与收获,会使中年人容易忽视身体健康。
(2)随着中年人在事业上的日益发展,他们的年龄也在日益增加,体力从高峰开始下跌,其身体器官、组织等都在逐渐发生老化,生理功能趋向降低,体力消耗随着工作和生活负担的加重而剧增,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大为下降。据中华医学会对北京、上海、宝鸡等许多大中城市教学和科研机构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年人的发病率高,尤其以“五病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一组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代“文明病”,它们的亚健康状态表现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低免疫力的“三高一低’’特征;中年人的病死率也增高,中年猝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中年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全国人均寿命约短十年。因而,在中年期年富力强的背后,往往隐匿着损害健康的诸多因素,稍微放松警惕,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3)中年人的心理情绪状况也有很大不同。中年人要承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国事、家事事事操心,因此其思考内容多,心理活动量大,思考和心理过程复杂。中年人心理需求点高,一般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制自己,考虑环境和影响。中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变化有关,与繁重的工作、繁忙的生活和紧张的节奏有关,也与现代社会变革有关。中年人的心理既有充实、奋发上进的一面,也有压抑、趋向保守的一面。中年人受到的紧张压力,易引起疾病。中年人的情绪多趋于稳定状态,内在体验不易外露,表现出不属于健康,又难以发现疾病,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即“似健非健、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状态。
除了以上原因,再加上一些中年人有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这些诸多因素综合,严重影响中年人的身心健康,造就了“危机四伏”的中年期。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年多病、英年早逝问题就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今天,中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世人所瞩目。中年人的体质培养与身体保健工作,不仅仅是中年人自身的健康素质问题,而是与社会的兴旺发达和稳定密切相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年人健康状况好,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力量也就得到相应保证。中年人必须要有新的健康观念,并认识到健康对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重新理顺工作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为维持自身健康而努力。
青少年群体
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亚健康状态表现为:
(1)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我国万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检测表明,1/3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素质脆弱,不能承受压力;对人对事冷漠,缺乏热情;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等。
(2)躯体疲劳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
(3)营养不均衡,表现为过剩或不足,造成肥胖、视力下降等问题。
这是因为:
(1)现在的中国青少年大都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的过分溺爱与放纵,使青少年从小有一种优越心理,做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但在各种能力表现上缺少独立性,对挫折的承受性差,因此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2)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物质方面更高的追求,使得整个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家庭都对孩子成长赋予过高的期望,很多家长由于经历坎坷,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机遇,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他们的梦想。肩负两、三代人希望的少年儿童,自然心身疲惫,不堪重负。
(3) 调查说明,在当前的学生中,营养供应不足和体力不足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饮食不均衡造成的。我国现有近40%的学生存在着营养问题,营养不足、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等方面的比率都明显偏高。
营养过剩与营养失衡同时存在,就是我国青少年营养现状,这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
老年退休群体
老年群体亚健康的突出表现是退休综合征。许多老年人在离休和退休后于适应不了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称其为离退休综合征。此时机体正处于衰老、退化阶段,如对离退休这一重大生活事件发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则很容易破坏人体的内环境稳定,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而使心身功能发生障碍,常常表现为精力突然衰退、心情烦躁、失落与无望、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以及身体有明显的衰竭感等。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上的不甘落伍与抱憾,使他们更加不能适应生活上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刚退休的人比未退休的人,患病甚至死亡的机会会突然增加,心理问题发生也突然频繁起来,仿佛所有问题都等到了退休这个点上来爆发。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使老年保健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亚健康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
白领阶层
白领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特殊阶层,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其典型症状特点有:
(1)感觉疲劳;
(2)记忆减退;
(3)经常头晕;
(4)免疫力低下;
(5)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此外,还有失眠、肥胖、咳喘、隐性贫血、缺钙等常见突出表现。
这是因为:
(1)白领阶层大多供职于大型企业,工作紧张,交际应酬复杂,竞争激烈,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觉身心疲惫。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休息和适当的调整,疲劳理所当然成为白领易发的最主要的症状。
(2)脑力劳动强度过大是白领工作的主要特点,如果思虑太久,经常熬夜,饮食起居无规律,过度操劳,过度思名利、思声色、思胜负、思得失、思荣辱,可加重精神负担,导致记忆力减退。加之巨大的压力,使白领时常因为脑疲劳而导致记忆减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恶性发展可能导致痴呆症。
(3)白领经常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加上活动量的严重不足,白领难以呼吸到足够的新鲜空气,缺氧的现象便十分突出,经常出现头晕症状。
(4)由于工作紧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无规律,疲劳的身心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休息,睡眠和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白领免疫力降低较为明显。白领多患感冒、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原因就大多源于此。
(5)因为工作紧张,白领常以盒饭代替正餐,使其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导致隐形贫血及缺钙等问题;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夜生活过多,经常变换环境和倒时差,干扰白领的生物钟,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饮食无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上运动严重不足,使白领容易出现肥胖问题;工作强度大,应酬繁多,精神紧张,又使白领容易染上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导致咳喘、痰多等诸多不适。
四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没有亚健康之名。中医临床重视患者自我感觉的各种症状,也以自觉症状的改善作为疗效的主要依据。这与亚健康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只表现为功能的异常,临床上以自觉身体不适为主,临床医学检查没有明显异常等特点相类似。
由于亚健康诊断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依据的现代医学对其没有有效的调治方法,而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中医对内伤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亚健康相似;亚健康人群的许多临床表现都可以用中医的四诊、八纲、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当然也就可以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去指导,用中医药的养生,治疗方法来干预和调控。
中医基本观点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因素,均可以使患者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脾、肾、肝、心、肺等脏腑在亚健康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凡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损正气,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过食肥甘厚味、过食生冷油腻,都可以损伤脾阳,阻碍气机,使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最终导致脾胃虚弱。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木郁土壅或肝木横逆犯胃。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气滞导致瘀血内阻,发生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心身医学疾病,与人的情绪有关。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气机与人体情绪有密切关系,情绪的好坏、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气机运动。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恐则气消、惊则气乱、喜则气缓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起居无常,劳逸过度,也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宜明五气篇》指出的“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等,突出强调了过度的安逸和劳累,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劳神过度,精血暗耗,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房室不节,恣情纵欲,耗伤肾精,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充养;劳力过度也会耗伤身体正气,产生脑力和体力的疲劳。这与某些现代人为了金钱、地位、职称、职务而不惜一切代价地投机钻营,追逐名利,轻身重财,不计后果;
有钱人生活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亚健康甚至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的说来,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虚”的范畴,其中又分表虚、里虚、虚实夹杂等类型。表虚多为患者抵抗力不足,营卫本虚,中气不足,肌腠不密,容易导致外邪侵袭,邪气入里致病;里虚多为先天不足,脏腑虚弱,加之调养不当,导致五脏六腑的虚损而致病;虚实夹杂以虚中夹郁多见,多发于女性,这与女性大多先天性格怯弱,多愁善感,一旦病邪困扰,就会抑郁不舒,心神不安,情志受伤,肝气郁结,气血郁阻,气机不畅有关。各种原因日久,必然会消耗人体的精血,累及多个脏腑。虚实夹杂是亚健康状态中最常见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