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直销网: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汇集首都技术、人才、文化、政策优势。专为各品牌直销商家量身打造, 致力提供最全面、最美观、快速稳定的网络直销平台。已逐渐成为顾客和直销商家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欢迎直销商家立即入驻,把握先机,赢得直销未来。
24节气灸法养生
发布时间:2013-10-13
24节气灸法养生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节气灸以得八正节气为佳。八正节分为四立、两分、两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二至尤为重要。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雨水-养肝护脾很重要
雨水(2月19日)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节气代表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降雪减少,雨量增多。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杜甫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赞美春雨的及时。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水滋润,但若雨水过多,湿气过盛,不仅浑身会有沉重感,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这个时节要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艾灸养生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疏泄肝气首取章门,太冲等穴。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 ,天枢等穴。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瘦身美容的功效。
谷雨时节艾灸要选哪些穴位作者:
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这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所以脾经和胃经上的穴位就是首选,足三里、历兑、隐白、公孙、阴陵泉、任脉上的上中下脘穴都是可以艾灸的,但这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泻肝火,期门、太冲也要考虑。也可以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在配合肾俞、命门、照海这些补肾的穴位效果会更好,总之节气灸时的选穴也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体质情况。不能只在一两个穴位上下功夫。
立夏的艾灸方法作者:
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原意为“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有谚云:“立夏东风少疾疴,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此时天气渐热,植物繁盛,雨量增多,由于出汗水分丢失多,脾胃消化功能会较差,一些夏季疾病会随之而来,例如头痛、烦躁、失眠、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都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心对应夏,夏季心旺肾衰。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称心藏神。天气转变对人体的心脑血管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脑血管和心血管影响较大。同时对内分泌也有较大的影响。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
小满的养生与艾灸方法
小满由来: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小满艾灸养生:
因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由于人体的脾“喜燥恶湿”,此时出汗水分丢失较多,受“湿邪”的影响最大,脾胃消化功能会较差,一些夏季疾病会随之而来,例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因而,小满艾灸需要健脾化湿,所以中脘、足三里、隐白、公孙、脾经胃经的穴位就是这时主要选择的穴位了。
起居养生: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养生: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运动养生: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小满食谱: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另外,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芒种的艾灸养生方法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专家说,进入夏季时很多人“疰(zhu)夏”了,疰夏—多由排汗机能发生障碍引起,出现茶饭不香的症状,可以考虑试一下节气灸,帮助调理消化功能。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芒种之后的这段时间,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 所以还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不同的穴位艾灸。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由于亥时(21-23点)阴气重、阳气弱,三焦开始排毒,此时务心及时睡觉,以免耗伤阳气。
日常保健艾灸宜灸足三里、中脘、关元、命门。
夏至节气灸很重要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生。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地方的人,特别聪明(中气足所以肾气旺,中医说“肾通脑”,故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持续的高温使人体的气血运行越发旺盛,阴津会随汗液的排泄而有所损耗。同时,夏季阳气聚集体表,也很容易损耗,所以,应该在养护阴津的同时,也把阳气顾好。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所以脾胃一定要健康,中脘、足三里就是主要的艾灸穴位,阳气要固好,气海、关元也是要灸的。
立秋艾灸穴位之关元
立秋之时,如《内经》: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为闭而储藏做准备。应时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以备冬藏。
古代都是选在此时来灸关元穴,主要因为这时节是高温疫情好发的时节,这个时段艾灸关元,不但可以强身健骨,预防流感的疾病,还可以延年益寿,小腹阴冷等寒性体质的人,不妨用隔姜灸,效果更佳!
取穴方法:
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立冬的艾灸方法
立冬,民间有很多的入冬进补的方法,主要是从食疗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最适宜用艾灸的方法来保健自己的身体,这一天临床应用两个穴位即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1、神阙: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
另外,灸神阙在诸多保健疗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正以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艾灸神阙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所有的慢性病患者都可艾灸此穴。
2、关元: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男科、妇科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
3、命门: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
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但是,也有人持命门只含真火而不含真水的见解。近代的观点,多倾向于命门主要是藏“真火”,因而称之为“命门火”或“命火”。由于肾脏是“先天之本”、“水火之宅”,所以不论从上述哪种观点来看,命门的功能都与肾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另外肾俞、足三里、涌泉、膻中也可以跟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艾灸。
大雪要艾灸哪些穴位
二十四节气大雪(12月6-8日)来临,冬天寒冷的时候到了,这时候的阳气内收,对温煦脏腑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所以不要做大量的运动,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冬至艾灸神阙穴可治顽疾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时序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如果人体内在的自稳功能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机体的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
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之目的。
灸时间: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今年是12月18~26日)
注意事项:
(1)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2)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4)女性经期不宜艾灸。